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银龄风采 > 征文作品

《从包产到户到乡村振兴》 张荣柱

发布时间:2022-10-25 19:47来源:市委老干部局 作者:王思 字体:【    】

【全市离退休干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获奖征文选编】


从包产到户到乡村振兴

肥西县人民检察院  张荣柱

每当外地战友、朋友问我肥西精神“敢为天下先”的背景时,我总是充满自豪地回答,那是因为肥西山南是中国农村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发源地之一。从这里,发出了改革的呐喊,开创了农业生产的新局面;从这里,“敢为人先”的精神激情迸发,薪火相传。

我多次走进中国农村包产到户纪念馆”参观学习对那里有着深厚的感情。每次参观学习都有新的收获,汲取到新的精神力量。纪念馆的各类宣传展板、历史文件资料仿佛都在无声述说着那曾经的峥嵘岁月,启发着人们对那段历史的深刻思考。

据讲解员说:1978年,安徽省遭受百年不遇大旱,山南人民也与旱情进行了不懈的抗争。9月15日晚,时任区委书记汤茂林组织召开山南区黄花大队党支部会议,研究秋种问题。会议经过6个多小时多轮讨论、多次争辩一致同意借地种麦、种油菜。9月23日,小井庄生产队27户农民在全国率先搞起了分田到户,成为我国包产到户的发源地之一。小井庄队实行包产到户,秋种进度快、质量好,于次年取得大丰收。1979年5月21日,时任安徽省委书记万里来山南考察,深入小井庄看庄稼、访农户,赞扬“小井庄队干得好”,同年12月31日,万里再次来山南考察肯定包产到户的做法。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引领下,农业生产责任制迅速发展,改革的春风逐步吹向安徽乃至中国的希望田野,由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小井庄人40年前敢想敢干,率先尝试包产到户的壮举,得到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充分肯定,1980年5月,他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中指出,“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山南这块热土,被作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发祥地而载入史册。

对此,我引以为豪。肥西小井庄的“包产到户”,既是一部恢宏的肥西党史、肥西奋斗史,其实也是彪炳史册的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伟大的“敢为人先”精神,让人们从中汲取精神和奋进的力量,激励人们砥砺前行。

田畴织锦绣,沃野好风光。小井庄作为“包产到户发源地”这一响当当的名片,早已名扬中华大地。如今,在小井庄,改革的火把正在代代传递。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引下,确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发展步入新的历史阶段,更是让农村发展迎来新机遇。小井庄人在这片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的改革前沿阵地,不断奋力书写着改革发展新篇章。

在山南小井庄,你随便都可以听到一些脱贫攻坚、振兴乡村的生动事例。小井庄村民李列仓是村里的脱贫致富带头人,他的父亲李祖中是当年小井庄包产到户带头人之一。2005年,李列仓秉承父亲“敢为人先”的精神,率先从村民手里流转几十亩地种植蔬菜和哈密瓜,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取得了很好效益,并在努力中不断寻觅新的商机,不断开拓新的创业之路,每年收入稳定在几十万元。而今,他的女儿周美林也迈开出门创业新步伐,在常熟办起外贸服装厂,生意好、订单多忙不过来,还从老家调兵遣将,带着乡亲一起致富奔小康。

小井庄按照“改革发源地、生态农业村、旅游观光点、小康文明村”的发展思路,不断谋求更快更大的发展。村党组织负责人李志应说,“改革开放以来,小井庄基础设施、农民收入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民的收入成倍增长。”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现在,小井庄的乡村振兴正影响和带动所在山南镇的发展,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山南镇依托独特的人文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紧紧抓住红色和生态两条主线着力乡村振兴,立足“包产到户名镇、现代农业大镇、乡村旅游新镇、区域商贸重镇”的发展定位,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重点打造改革首发地小井庄、太空莲基地长庄和杭白菊产业基地兴庄“三庄联动”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适应乡村振兴发展新形势,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不断优化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培育种养大户,盘活闲置土地,持续推进土地流转,大力发展稻虾连作、蚕桑、精品水果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并启动产业园建设,鼓励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谐、幸福新山南。 

“三庄联动”的山南长庄村,因地制宜发展太空莲产业,开启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的做法让人欣喜。2015年,长庄村结合实际,引入了太空莲种植项目,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依托太空莲,做起了“花样文章”取得了成功。同年该村24户贫困户全部脱贫。现在长庄村的太空莲种植面积现已达到几千亩,一条集太空莲观赏、深加工、生态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太空莲产业链已经形成。围绕太空莲规模化种植,长庄村建设了莲子加工车间,注册了品牌,将太空莲加工成莲子、莲子芯、荷叶茶等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发展旅游和加工业不仅助力脱贫攻坚,同时当地群众还能通过移植种苗、采摘莲蓬、莲子加工作坊、公益性岗位务工等多渠道稳定增收,不出家门就可以赚到钱。长庄村初步建成以“莲”为主导的核心产业,以“莲”为主题的核心景观,走出了一条产业融合的乡村发展之路,乡村旅游也乘风而起,这个昔日贫困村现已成为合肥及周边地区游客的“网红打卡地”。每逢夏季莲花盛开之时,我都会邀请三五个朋友一起参加荷花节,到长庄赏莲花,摘莲蓬,吃地道农家菜,开心休闲度假。

如今,山南镇从昔日的“年年难过”到今天的“天天过年”,从低矮破旧土坯房到宽敞明亮的小洋楼,农产品活力凸显,村庄犹如城市社区,农民生活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山南镇也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镇,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新农村建设示范镇、优秀旅游乡镇、文明村镇等称号。

小井庄、山南镇无疑是“肥西精神”的优秀代表和践行者。肥西正是凭着“敢为人先”的闯劲、“开山劈路”的狠劲、“水滴石穿”的韧劲,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舒展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新画卷,构筑肥西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推动肥西改革发展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实现新的跨越,实现了综合实力从经济弱县向全国百强县的历史性飞跃。

肥西,这片美丽富饶的大地,每天都在书写发展,取得新成就,创造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