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离退休干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获奖征文选编】
回忆历史感党恩,砥砺奋进新征程
肥西县花岗镇 汪善华
历史长河奔涌向前,中国巨轮破浪猛进。
回顾历史使我们知道“从哪里来”的,是怎样来的。展望未来,使我们认定“到哪里去”,怎么走好新征程。
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百年历史震古烁今,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南湖的红船,延河的波涛,西柏坡的翠柏,天安门城楼上永远飘扬的五星红旗……祖国山河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走向新胜利的光辉历程。从建党的开天劈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回望可歌可泣的奋斗岁月,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基本道理。
《唱支山歌给党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两首歌我常唱,可在欢庆建党百年华诞之际,当我高唱这心中的歌时,倍感亲切,愈加激情,勾起我对诸多往事的回忆。
1946年3月,我出生在肥西县花岗镇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当年6月,蒋介石所统治的国民党反动派背信弃义,破坏国共合作,撕毁停战协定,全面发动内战,把中国人民重新推向战争深渊,把人间变成了地狱,把和平变成了兵焚,把圣洁变成了罪恶,把多少家庭变成了妻离子散,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鬼舞翩跹”。在那万恶的旧社会,我家和千千万万劳苦人民家庭一样,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父母带着哥哥们成年累月靠乞讨和帮工维持生命。天灾人祸,贫穷落后如洪水猛兽先后吞噬了我5个哥哥姐姐的生命。当时我啊,生存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死亡线上痛苦挣扎着……
霹雳一声震天响,来了救星共产党,领导穷苦人民闹革命,赶走日本狗强盗,打败腐恶国民党。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随着电钮的按动,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城楼冉冉升起,迎风飘扬,永远飘扬。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100多年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同封建主义统治者勾结起来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和内外战乱频繁、国家四分五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我的家庭和全国千千万万贫苦家庭一道彻底翻了身,分得了土地,结束了乞讨流浪的生活。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扶持下,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幸福,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我们这些穷孩子沐浴着党的阳光,茁壮成长。通过翻身解放的现实,在我幼小的心灵上打下这样的烙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汪善华!”从此立下了宏图大志:“好好读书,健康成长,长大了报效祖国。”同时也培育了我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良好品德。
1964年冬天,我响应党的号召,应征入伍,来到了被视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深处的马兰核试验基地,长年累月在罗布泊试验场区参加试验工程施工。为铸造共和国核盾牌,我们肩负着祖国的重托,历史的使命,在“死亡之海”向生命极限挑战。住的是账蓬、地窖,喝的是又咸又苦的孔雀河水。夏天,头顶烈日,脚踏50摄氏度以上的地表高温,大风季节沙尘暴刮的是天昏地暗。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我们照样施工。特别是严寒的冬天,为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早日爆炸原子弹、氢弹,打破美帝等核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核威胁的阴谋,我们冒着零下50多度的低温采石运料,打筑工号,为两弹试验赢得了宝贵时间。
当时我们立下这样的承诺和誓言:“我为事业(两弹试验)献青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是我们科研战士的人生写照,是一种发自肺腑的奉献之歌,是对搞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言论的一种驳斥。
在那极其艰苦环境里,在那科技十分不发达的条件下,我们坚持履行党中央的“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方针,高唱着张爱萍将军为参试部队谱写的战歌:“我们战斗在戈壁滩上,不怕困难,不畏强暴,任凭天公多变幻,哪怕风暴砂石扬,头顶烈日,明月做营帐,饥餐砂石饭,笑谈渴饥苦水浆……”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为祖国争光,以血肉之躯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施工任务,赢得了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和地下核试验的成功。每当我亲眼观看蘑菇云升起的时候,心潮激荡,热血沸腾。更加激发我艰苦奋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为党的英明领导,祖国的强大感到骄傲自豪。
每当回顾“两弹一星”试验峥嵘岁月,使我感奋不已。伟大的事业造就了伟大的精神。为打牢国家自立自强的基石,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科研工作者把汗水和热血洒在茫茫戈壁,创造了“两弹一星”奇迹……无数有名字的英雄和没有留下名字的英雄,用血肉之躯和坚强肩膀,扛起民族的责任,他们是共和国的荣光。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两弹一星”精神永远放光茫。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我只是在党的培养下作出了一些奉献,可党和人民却给予我崇高的荣誉。入了党,提了干,特别是作为核试验基地的代表,三次到首都北京参加学习和先代会,在共和国成立20周年大庆时,我被选为国庆观礼代表参加国庆观礼,并受周恩来总理的邀请参加了国庆招待会。特别使我终生难忘和荣幸的是三次进京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六次亲切接见,受到敬爱的周总理等中央首长的十多次接见。1970年我被选为全国四届人大代表……
我深知,自己只是沧海中的一粟,我所取得的人生辉煌是党的培养,我所取得的荣誉是党和人民给予的。
1973年春,我转业到地方工作,继续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2006年,我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仍然发挥着正能量,离职不离心,退休不退色。2008年秋,在镇党委的安排下,先是担任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后又挑起关工委主任的重担。
我深刻认识到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利在当代、功泽千秋的伟大事业,我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广阔的关心下一代工作舞台上发光发热,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贡献。十多年来,我以“拓荒牛”的精神坚持改革创新,先后创新出“党建带关建”、“镇企共建”、“教育铸魂”、“关爱帮扶”、“宣传强势”五大关工品牌,有效地推进花岗镇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我以“孺子牛”的精神,在关爱帮扶青少年健康成长上倾心、倾情、倾力。我以“老黄牛”精神在关心下一代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上级关工委和镇党委、镇政府领导的信任和赞扬。先后10多次荣获市县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镇关工委先后被市、县授予“五好基层关工委”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20年11月在纪念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0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上我被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21年6月被评为“肥西好人”。
从走上军旅之路到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已经57个春秋了。可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短暂的人生犹如一张白纸,全靠自己去书写描绘,人生的价值也是在不懈奋斗中逐步实现。但千万不可忘记,自己是在党的关怀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是在党的旗帜下奋勇前行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穷苦人民的翻身解放,就没有今天的美好生活,同时,使我感受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出彩人生。回忆历史,百感交集。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战士要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