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服务管理 > 服务管理

合肥市多举措推动老有所学在基层落地生根

发布时间:2025-06-05 14:55来源:合肥老年大学 字体:【    】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合肥市立足实际、创新举措,多维度推动老年教育向基层延伸,让“老有所学”在基层落地生根,切实提升老年群体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一、夯实硬件根基,筑牢教育阵地

持续加大对基层老年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全方位完善教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庐江县冶父山镇投入200万元对新校区进行改造,建成集现代化教学楼、多功能活动室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场所,功能完备;庐江县白湖镇老年学校利用文化站1200平方米资源空间,并配备先进教学设备,为学员营造了舒适的学习环境。瑶海区完成33所街道及社区老年学校的升级改造;新站高新区新增挂牌及改建扩建的老年学校,不仅地域优势明显,且硬件设施配置标准高、品类齐全,特色氛围浓厚;高新区安排100万元财政专项经费,用于社区老年学校改建、远程学习活动中心建设及人员经费保障。这些扎实有力的举措,极大地改善了基层老年学校的办学条件,为老年人打造了优质学习环境,吸引了更多老年群体走进课堂、参与学习。

二、整合多元资源,丰富教育供给

市各级老年大学(学校)积极统筹社区设施、文化场馆、医疗养老机构等社会资源,联动线上线下教育平台,构建起开放共享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实现“一座多能、一室多用”,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为老年人打造“家门口的课堂”。肥东县通过整合场地、设施和教育资源,推动乡镇文化站、闲置公房校舍等与老年学校共用共享,显著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有效降低了办学成本;肥东县磨店社区充分挖掘社区内各类资源,开设涵盖多领域的课程,为老年学员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学习内容。资源的高效整合,不仅破解了部分老年学校场地和设施不足的难题,还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储备,有力推动了老年教育蓬勃发展。

三、创新“三送”机制,推动资源下沉

创新实施“三送”机制,聚焦优质课程资源向基层延伸,致力于让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沉下去”“活起来”,实现“哪里有老人,哪里就有课堂”的普惠目标。一是送课程。合肥老年大学坚持开展教学交流暨精品课程“教学示范”活动,将评选出的精品课程精准输送至基层老年大学(学校),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送技术。庐江县万山镇立足当地茶产业特色,创新开设“田间课堂”,组织农业专家深入茶园开展茶叶栽培技术现场教学,将理论讲解与实操指导有机融合,切实提升了茶农的种植技术水平;三是送师资。肥东老年大学鼓励支持教师到乡镇、社区兼职授课,常态化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将书法、绘画等优质师资力量带到基层,有效提升了基层老年教育教学质量。

四、健全管理体制,凝聚发展合力

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基本原则,不断加强对老年教育的统筹协调与指导,积极探索构建“1+N”协同机制。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持续保持县委领导、组织部主管、多部门协同的管理体制,县老教委充分发挥作用,定期深入基层老年学校走访指导;瑶海区由区委老干部局牵头,构建起区级引领、镇街落实的管理架构,清晰明确各级职责,强化对基层老年学校的管理与指导;庐阳区大力推进全区老年教育集团化工作,建立“1+4+11+X”管理模式,以区老年大学一校4区为龙头,11个乡镇街道教育中心为骨干,全区X个老年教育机构为基础。其他县(市)区也结合自身实际,逐步完善老年教育管理模式。这些各具特色的管理体系,为老年教育向基层延伸提供了持久保障,确保基层老年教育工作有序推进。